关于中站区201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0/10/16 15:27:28 来源:区财政局

中站区十届人大

次会议文件(五)

 

关于中站区201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0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 2020521日在区十四届人大次会议上

区财政局局长  邬月红

各位代表:

区人民政府委托,201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区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1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主要工作

2019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指导下,面对宏观经济形势趋紧实体经济效益下滑政策性减收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抓财政增收节支,切实加强财政管理圆满完成全年收支目标任务,财政收入增幅和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均居全市第一,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

(一)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2019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3858万元,占年预算80149万元的104.6%,同比增长14%其中:税收收入完成77198万元,同比增长12,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92.1。非税收入完成6660万元,同比增长45.3,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9%

2019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00484万元,占调整预算数94.8%

分项完成情况:

(1)般公共服务支出10091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主要用于公共管理部门和街道办事处经费等。

(2)国防支19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主要用于兵役征集、民兵训练。

(3)公共安全支出2874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主要用于公安、消防258万元,用于检、法、司机关运行1640万元,用于法院、检察院两房两庭建设74万元,用于案件审判、执行、查办和法律援助等902万元。

(4)教育支出16383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主要用于教育管理事务591万元,用于学前、小学、初中、高中教育14384万元,用于教师进修及培训189万元,用于中小学校舍维修和购买教学设施1219万元等。

(5)科学技术支出3215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主要用于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和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等。

(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890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主要用于群众文化和体育活动等。

(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071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9%(结转117万元,用于2020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补助),主要用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事务373万元,用于民政管理事务393万元,用于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支出及补助5028万元,用于企业改革补助4万元,用于就业补助736万元,用于抚恤、退役安置、社会福利等990万元,用于残疾人事业419万元,用于最低生活保障1406万元,用于财政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补助97万元等。

(8)卫生健康支出5530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9.7%(结转16万元用于城乡医疗补助),主要用于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管理事务160万元,用于公立医院补助1135万元,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18万元,用于公共卫生1027万元,用于计划生育事务1053万元,用于行政事业单位医疗1160万元,用于财政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补助457万元,用于其他医疗救助及补助等264万元。

(9)节能环保支出3491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主要用于环境保护管理事务373万元,用于污染防治991万元,用于自然生态保护等291万元,用于能源节约利用1836万元等。

(10)城乡社区支出25378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主要用于城乡社区管理事务1644万元,用于城乡社区规划与管理124万元,用于城乡社区公共设施20209万元,用于城乡社区环境卫生3076万元,其他城乡社区支出325万元等。

(11)林水支出3905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主要用于农业方面支出959万元,用于林业方面支出465万元,用于水利方面支出113万元,用于扶贫方面支出1796万元,用于对村级一事一议的补助和对村民委员会和村党支部的补助569万元等。

(12)交通运输支出1586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主要用于道路建设、维护廊道绿化等。  

(13)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7807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主要用于工业和信息产业监管、安全生产监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等。

(14)商业服务业等支出395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主要用于商业流通事务、旅游业管理与服务支出和涉外发展服务支出等。

(15)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258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7.3%(结转1237万元用于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主要用于国土资源事务等。

(16)住房保障支出3307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主要用于住房公积金2093万元,农村危房改造71万元,其他保障性安居工程1143万元等。

(17)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583万元,占调整预算的99.1%(结转5万元用于临时生活困难救助资金),主要用于应急管理事务、消防事务、自然灾害等支出。

(18)其他支出87万元,占调整预算的2.0%,(结转4161万元,用于2020年跃进路、怡光路大修工程)。

(19)地方政府一般债务付息支出2614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结果是: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3858万元,上级补助收入58051万元,新增债券收入12100万元,上年结余421万元,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312万元,基金调入4万元,其他调入12000万元,总计167746万元。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0484万元,上解上级支出39224万元,债务还本支出2609万元,支出总计142317万元。结转下年支出5536万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9893万元。

(二)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9年,基金本级没有收入,上级补助收入1012万元,上年结余4万元,合计1016万元。基金支出1012万元,调出4万元,基金当年无结余。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9年我区社会保险基金(包括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收入13005万元,加上上年结余9198万元,合计22203万元。支出10302万元。年末滚存结余11901万元。

(四)“三公”经费执行情况

2019年,从严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严格公务接待标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倡俭治奢、勤俭从政。全区“三公”经费支出合计213万元,较年初预算支出减少37万元

(五)2019年主要财政工作

1.巩固拓展减税降费成效,着力稳定财政运行

一是点对点服务,落实落细国家政策。深入推进减税降费政策实施,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深化政策运行情况跟踪分析,梳理减税事项清单,加强行业税负分析,把各项政策用足用好、用出效率加强与重点企业沟通,了解企业诉求,解决政策落地堵点和难点。2019全年减7881元,进一步降低企业负担强化税源培植力度,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二是硬碰硬攻坚,稳定财政收入来源。面对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的复杂局面,区财政调整工作模式,推进积极的财政政策,逆势上扬,实现财政收入增长14%, 位居全市第一,确保收入质量逐步提高,实现税比92.1%,位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为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进一步完善财政运行监控机制,动态监控财政收入、重点支出、可用财力和库款规模,准确研判税源变化趋势,落实好财税联动的收入预测机制,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收入均衡入库。强化综合治税。通过开展专项治理,堵塞跑冒滴漏,2019年查补税款2960余万元。强化非税征管。深化非税收入预算管理,不断创新非税收入管理模式,2019年度非税收入完成6660万元。出台金融、交通运输、房地产业鼓励政策,进一步拓展新增税源,实现税收6541万元。通过盘活存量资金、争取上级资金、争取更大规模的专项债券等方式,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建立存量资金与预算安排统筹结合机制2019年共盘活财政存量资5948万元;争取上级扶持企业资金4.38亿元,支持企业做大体量、做优质量;申请棚改专项债券资金共计2.02亿元,3个项目进入2020年提前批次的发行,项目总投资71931万元,入库金额48100万元,到位资金16200万元,在支持项目发展上提供了资金保障。三是实打实作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执守简朴、力戒浮华,严格贯彻落实政府过“紧日子”的财政方针,进一步明确优先支出方向,加大一般性压减力度。2019年一般性支出减幅度达到10%以上,节约的资金统筹用于支持三大攻坚战、保障基本民生、区委中心工作等重点领域。2019年财政八项支出79033万元,增长27.4%,其中教育支出增长27.5%,科学技术支出增长27.9%,农林水支出增长0.2%,达到了增长要求。

2.全力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着力补齐发展短板

一是全力做好脱贫攻坚投入保障。坚持把脱贫攻坚摆在财政支出优先保障地位,确保投入力度2019共安排专项扶贫资1753.7万元,其中区级扶贫专项资金投入580万元,实施扶贫项目28个,支付1665.01万元,支付率94.94%二是大力支持污染防治工作。2019年投入大气污染、黑臭水体、绿化资金3885.74万元,为污染防治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强化政府债务防控。对于法定债务,及时偿还到期债券本金2609万元,减少债务总额2019年我区综合财力达到11.75亿元,预计2019年我区将退出风险提示地区。

3.稳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着力增强群众福祉

积极推进民生领域资金投入,共投入76409万元,占一般预算收入的91.1%一是支持教育优先发展。2019年投入教育管理事591万元,用于学前、小学、初中、高中教育14384万元,用于教师进修及培训189万元,用于中小学校舍维修和购买教学设施1219万元2019年新增教师三项补贴(教龄津贴、农村生活补、班主任津贴)支出270万元,高中寄宿制高中教师生活补助支出71万元,实现双增长。二是加大对特殊困难群体的救助。累计发放城市低保1015.8万元,农村低保金329万元,特困供养生活补贴及护理补贴60.3万元。资助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36万元,对贫困户进行了两定制一兜底托底救助33.19万元,资助困难群众参2019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6.5万元,对困难群众进行门诊及住院医疗救助194.5万元。80以上老人高龄津贴发放资351万元,发放养老补贴334万元。落实残疾人补贴、支付生活补贴及护理补贴222.44万元。财政对养老保险补贴从2018年的1600万元增加至2520万元三是落实好抚恤和生活补助待遇政策。发放2019年优抚对象抚恤及生活补贴594万元,其中:发放优抚对象生活补助310万元,发放义务兵优待金162万元,退役士兵一次性经济补助金及退役安置49万元,拥军优属及慰问73万元。四是保障重点工作2019年投入“四城联创”资金3670.27万元,投入整村拆迁资金10483.36万元。

4.调整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持续提升资金使用效能

一是强化预算编制和预算约束。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做到“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开支”,主动接受人大监督,推进预算执行公开,提升预算的宏观控制作用。二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认真落实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决定》,完善区级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对重点投资和重点支出项目实施财政重点监控,实现预算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全覆盖。三是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新增和完善财政部资产管理月报系统,全区国有资产全部纳入管理系统,做到了资产出入账月月清,国有资产每月的增减变化更加清晰,国有资产管理步入正轨。四是加强对政府采购的监管。不断规范和完善政府采购行为,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2019年度全区共组织公开、竞谈、协议供货等采购197次,完成政府采购预算13531万元,实际采购金额12398万元,节约资金1133万元,节支率8%五是扎实做好财政投资评审2019年度共完成评审项目92个,审查资金17890.51万元,审定金额14869.87万元,审减金额3020.64万元,审减率16.88%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运行和预算管理工作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是:预算约束力不强,预算法治意识仍需持续强化;财政支出刚性增长,收支矛盾突出;预算管理制度的完整性、科学性、规范性和透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绩效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等。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也恳请各位代表、委员一如既往地给予指导和支持。

二、2020年财政收支预算安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区委十届十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扎实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巩固拓展减税降费成效;认真贯彻“以收定支”原则,加大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力度,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切实做到有保有压;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劵,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现代财政制度,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推动“三区四基地”不断迈上新台阶,奋力谱写中站转型高质量发展的精彩华章提供财力保障。

(二)2020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安排

2020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按照8%增长安排,预计完成90567万元。其中:税收收入81510万元,税收占公共预算比重90%;非税收入9057万元。

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预计收入90567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6646万元,上年结转5536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7690万元,共计120439万元,减去上解支出40264万元,预计当年财力80175万元,安排支出80082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93万元

支出具体项目安排意见: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0007万元,主要用于公共管理部门和街道办事处经费等方面。   

2)国防支出10万元,主要用于兵役征集和民兵训练等方面。

3)公共安全支出2871万元,主要用于公检法司、平安建设等方面。

4)教育支出15230万元,主要用于教育管理、普通教育、小学校舍维修等方面。

5)科学技术支出2202万元,主要用于科学技术管理、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等方面。

6)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686万元,主要用于文化和旅游方面。

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049万元,主要用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民政管理、就业补助、抚恤、各项救助、社会保险基金的补助、残疾人事业等方面。

8)卫生健康支出5279万元,主要用于卫生健康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助、公共卫生、计划生育、行政事业单位医疗、医疗救助等方面。

9)节能环保支出1001万元,主要用于环境保护管理、环境监测、自然生态保护等方面。

10)城乡社区支出12439万元,主要用于城乡社区环境卫生、公共设施及道路建设维护等方面。

11)农林水支出2976万元,主要用于乡村振兴、扶贫、绿化、农业、水利等方面。

12)交通运输支出640万元,主要用于道路养护等方面。

13)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7万元,主要用于工业和信息产业监管方面。

14)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1254万元,主要用于国土资源管理。

15)住房保障支出1889万元,主要用于住房公积金。

16)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752万元,主要用于应急管理、消防、自然灾害救灾及恢复重建等方面。

17)债务付息支出2921万元,主要用于偿还一般性债券利息。

18)其他支出6869万元,其中包括预备费2708万元。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

2020年,基金本级无收入,上级补助收入13万元,基金财力合计13万元,全部安排支出。具体项目安排情况:

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支出3万元。

地方旅游开发项目补助8万元。

用于残疾人事业的彩票公益金支出2万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安排情况

2020年,我区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计14605万元。加上上年结余11901万元,总计26506万元。支出预计10982万元,预计年末滚存结余15524万元。

(五)“三公”经费预算安排情况

按照上级文件精神,要求部门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控“三公”经费和机关运行经费支出,2020年全区“三公”经费控制在250万元以内。

(六)2020年财政重点工作

2020年,面临经济发展风险增多、财政收支矛盾更加复杂严峻的形势,特别是疫情对财政收入带来的冲击和不确定性,对如何推进财政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将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务实的财政作风大力提质增效,突出结构调整,坚持政府“过紧日子”,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财政政策作用和资金使用效益,努力化危为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改善。

1.克难攻坚,推动财政收支再上新台阶

以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利用好积极的财政政策,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发力,瞄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目标任务,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一是科学分析研判,坚定发展信心。要全面辩证地看待面临的形式和困难,既要深入分析、科学研判,全面摸清底数,准确掌握我区经济发展状况,又要坚定信心、主动作为、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积极化解不利因素,坚决做到目标不变、标准不降、力度不减。二是依法组织财政收入,切实提高收入质量。积极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科学研判收入形势,提高收入征管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和有效性;健全和完善综合治税长效机制,建立财政、税务、稽查、公安、办事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涉税信息共享,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加强对耕地占用税、土地使用税、主要路段等漏征排查,做到应收尽收;加强对重点行业和企业的跟踪服务,强化政策支持,引导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法人就地化力度,争取更多的企业落户我区,巩固主体税源、培育新兴税源、吸引外来税源,不断拓宽增收渠道;加强非税收入征缴管理,提升土地使用权出让规模,研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一步优化收入结构,切实提高收入质量,持续做大做强地方财力。三是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严格规范支出管理。认真贯彻“以收定支”原则,精打细算,量力而行,持续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进一步明确财政支出优先方向,兜牢“三保”底线加大科技、教育、环保、民生投入,确保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思想,继续压减一般性支出,全面清理以前年度惯例性、延续性安排的各类工作经费;加强对支出政策的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严禁擅自出台支出挂钩事项或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标准。四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用好用足专项债券。认真研究政策,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对接,找准结合点,紧盯采煤沉陷区、黑臭水体治理、老旧小区改造和财政转移支付等,积极谋划向上争取政策资金;加快建立项目储备和前期准备、评估、遴选等工作机制,认真做好申报项目准备,深入研究专项债政策,积极争取分配额度,规范使用专项债券,减轻资金支付压力,为推动中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精准发力,推动三大攻坚战高质量完成

一是坚持精准施策,支持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健全完善脱贫攻坚财政保障体系,通过新增预算安排、统筹专项资金、争取上级转移支付等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创新投入方式,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构建覆盖各级各类扶贫资金从指标接收到最终支付的全流程监管体系,促进扶贫项目和资金精准对接、进度匹配,为年度脱贫任务顺利完成提供有力资金保障。二是坚持底线思维,抓好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强化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完善债务风险评估预警、应急处置和考核问责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加强风险源头管控,硬化预算约束,严格项目审核,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有序化解隐性债务存量。积极谋划对接争取债券资金支持,出台《关于规范专项债券资金管理办法》,依托债务管理信息系统,对政府债券资金“借、用、管、还”实行全流程跟踪,严禁挤占、挪用,确保专项债券规范管理专款专用,提升债券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坚持绿色发展,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完善财政支持政策,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大财政投入,继续支持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

3.强化民生,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

突出保基本、兜底线,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一是加快发展公平优质教育。围绕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推进教育教学质量,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师待遇,统筹资金支持学校基础设施、公办幼儿园等建设。落实“一个一般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要求,保持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二是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全面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完善基层卫生院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提高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三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建设。保障养老金、失业金等各种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兜住基本生活底线,切实保障好优抚对象、低保对象、受灾群众、残疾人、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完善困难家庭重大疾病医疗救助机制;积极做好疫情后稳就业工作,为企业吸纳更多就业人群提供财政支持;维护好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四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筹措资金,支持高质量发展建设。做好棚户区改造项目,加快建设4个安置小区,争取和祥小区3号、4号地块专项债券,为搬迁群众过渡安置提供财政资金保障。筹5000余万元对所有老旧小区改造提质,改善居住环境大力支持乡村建设以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提升农村宜居环境。五是促进文化事业发展。推进文化体育中心项目和红色基地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善城乡公共体育设施条件,丰富群众精神文化,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好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

4.围绕创新,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深入开展“改革创新年”活动,聚焦突出矛盾和关键环节,积极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大力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促进财政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是主动接受人大监督。落实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关预算决算决议,充分听取意见建议。加强与人大代表的联系服务,积极主动接受监督。加强法治财政建设,不断提高财政工作的规范性。持续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硬化预算执行约束力,严格执行同级人大审核批准的预算,从严控制预算调整事项。除重大紧急事项和民生领域的刚性支出外,原则上不追加预算,牢牢守住“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和财政运行风险底线。严格落实预决算公开相关规定,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着力打造阳光财政。深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做到事前有目标、事中有监督、事后有考评优化业务流程,加强绩效运行监控,强化预算单位绩效责任,及时纠正偏差,抓好绩效问题整改,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大力削减低效无效支出,建立起鲜明的奖优罚劣约束机制。推动财政资金聚力增效,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确保资金使用效益。加大盘活财政存量力度。严格落实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政策,建立结转结余资金定期清理机制,对区本级预算形成的结转结余资金原则上当年不再结转,一律收回上级资金按照财政部要求结转两年,收回的资金仍需要使用的,列入下年度预算统筹考虑,避免形成二次沉淀。积极盘活国有资产,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加强集聚区安置小区门面房等存量资产出租出售管理。加大资金统筹使用力度,腾出更多的资金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规范预算评审和政府采购。加强项目预算评审,严格项目入库管理,将评审结果作为项目立项和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做好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加强作风能力建设。树立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的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强化业务学习,改进工作方法,创建学习型、服务型机关,持续提高履职能力。激励干部职工担当作为,树立政治过硬、业务精湛、务实担当、勤政廉洁、作风优良的财政干部形象。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和责任追究制,持续开展“党员先锋”、“岗位先锋”等创先争优活动,大力推行阳光行政,全面提升财政工作效能。

各位代表,新形势任务艰巨繁重,新使命整装再出发。我们要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下,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以担当尽责的勇气、一往无前的锐气,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圆满完成各项财政目标任务,推动“三区四基地”不断迈上新台阶,奋力谱写中站转型高质量发展精彩华章,勇当焦作出重彩更精彩的主力军、排头兵作出新贡献

 

 

 

 

 

 

 

 

作者:区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