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风云际会。
当我们翻开《厚重怀川》,细读古籍秘本,这才发现历史其实就是一本真实的“故事会”。
沿着3600余年历史拢起的田埂,《厚重怀川》躬身而行,拾了珍馐美味,再捡无用糟粕。在平等的历史面前,糟粕其实是珍馐的另一面。《厚重怀川》只为探秘真相、寻求趣味,使读者在撒满阳光的森林里快乐地读一读属于自己的历史,愉快地想一想历史与当下的距离。
谁说历史无用?以史为镜,镜中可知自然规律、人性高低;以史作笔,笔下可勾万古文章、众生百态;以史当椽,椽可支起黄金屋、大产业。
谁说焦作文化多处留白?再读《厚重怀川》,或许你将顿感只要岁月经过的地方就会有拭之难消的印痕,或深或浅,或重或轻。历史没有留白,只有你尚未知晓的秘密。
来,让我们追问《厚重怀川•寻根》《厚重怀川•足迹》《厚重怀川•风韵》等系列文章,共品《厚重怀川》吧!
■核心提示
偏僻、人口不足、经济欠发达,这是位于焦作市区西南10公里处、中站区府城街道府城村向外界传达的直观信息。然而,这个看似“低调”的小村庄,曾是焦作历史上第一座城市——雍的所在地。
破译焦作“城市密码”,便要解密府城。当“嘀嗒、嘀嗒……”的神秘声音夹杂着浓厚且淳朴的黄土味道穿越3600年的土层到达地面时,我们的耳畔传来了剑戟碰撞之声、弦乐取乐之声、悲苦无奈之声以及帝国没落的钟声。
推开府城之门—— 绳纹里的早商密码
金秋十月,雄鸡破晓后,府城村的村民们纷纷背上铁耙、铁锹等农具,来到村西地头平整耕地。此时,他们将铁耙随意一搂,便会从土地里翻出许多破碎的灰色泥制陶片。与平时盖房、做瓮所用的陶片不同,这些陶片上有绳子模样的特殊纹式——绳纹。
村民们并不了解这些陶片的意义,只是随意地将它们搂成土埂,或将其放至地头西侧与北侧的城墙根边。城墙是两道各长约50米的残垣断壁,当墙体的表皮土被一层层剥离后,墙体里便会出现一块块坚如磐石的土块,或呈正方形,或呈长方形,这些土块上均匀地布满了夯窝。村民们感觉城墙与陶片一样古老,两者之间颇有渊源,便将陶片与城墙放在一起,也算是完成了一个简单的祭祀。
随处可见的绳纹陶片、斑驳厚重且可跑马车的宽阔城墙,令村民们唏嘘不已。而“左揽玉川(指焦作平原一带)、右带沁水、北倚太行、南怀灵泉(指灵泉湖)”的独特地理环境,更令他们深信府城村是一块风水宝地。
府城村的确是块风水宝地,不然历代商王怎会将它作为狩猎和歇息的地方呢?近代著名古文字学家罗振玉在其《殷墟书契前编》中就曾有“伐邕”(“邕”同“雍”)、“田邕”的记录。著名学者郭沫若在解释这两片甲骨文时称:“雍城,地在今河南沁阳县东北,益殷时旧称,周人治用之地。”《中国历史地名词典》更加明确地说:“雍国,在今河南焦作市西南,本商邑,为商王狩猎处。”
而作为文物专家,杨贵金对府城村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1984年,从吉林大学考古系毕业刚回焦工作的杨贵金来到府城村,便对眼前的景象产生了莫大兴趣。细细观察散落于田间的绳纹陶片,他初步判定其是商代文化类型的标志之一,而城墙上祼露在外的夯窝及城墙的筑造方式也有诸多商代痕迹。这难道是一处商代城址?杨贵金不敢坚定自己的想法,因为当时许多专家认为府城仅是一座西周遗址。
随后,在近15年的时间里,杨贵金始终在为自己的判断寻找论据。1991年10月,他与北京大学考古学博士张立东再次前往府城村进行考察,确认府城是一处商代城址。他们的论点引起了国际关注,以日本京都大学冈村秀典为首的学者从1995年2月至1998年5月先后5次来焦考察,美国哈佛大学及澳洲亚雷布楚大学的考古专家也专程到访。
1998年10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焦作市文物工作队联合对府城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工作从1998年10月至2005年5月,共进行了4次,揭露面积2500平方米,先后发掘出先商文化、早商文化、中商文化、西周时期及以后直到宋代多个时期的文化遗存。
2000年5月,早商府城遗址的发现被评为“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成为焦作数十年来最惊人的考古事件。2001年6月,府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考古专家们重视的是府城遗址对夏、商、周历史断代研究所带来的信息价值。而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府城遗址的发现令其深藏的文化底蕴又添加了1000余年。
战争选择府城—— 囤积兵粮的最佳重镇
很多时候,历史是用来被考古学家们大胆想象的。
在对府城遗址长期的考古发掘中,专家们在诸多早商文化遗物中发现了青铜戈,这是商代的常见兵器。虽说如此,青铜在早商时期仍是少数人掌握的珍贵金属。由此,专家们推测:从早商时期起,府城遗址就是一处军事重镇。
紧接着,专家们又找到了另一个论据:府城遗址与分布在周围的济源垣曲遗址、荥阳商城、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一样,均是夏商文化的交接带。商文化的存在是为取代夏文化,而夏文化的存在是为了抵御商文化的进攻。于是,一幅“以府城为军事基地的商人与夏人隔河相峙”的画面在专家们的脑海中出现了。
杨贵金向记者勾勒了一条商汤挥师南下灭夏桀的行军路线:发源于太行山东麓的商族沿太行山南下,从濮阳过黄河在商丘集结,继而以商丘为总部向西灭夏,一路上产生了“漳河文化”“辉卫文化”。而新乡一带往南并无渡口,依靠独木舟、皮囊、葫芦等工具渡过黄河难于登天。此时,商人向西来到焦作,寻找孟津渡口,并在沁河以东聚集。他们一方面以沁河为界与沁河以西的夏人对峙,另一方面以太行山为势,通过“太行八陉”的轵关、陉关向北扩张,对抗同样跨过孟津渡口向北扩张的夏人,并试图占领济源、山西一带。此时,夏商文化在沁河一带高度地交叉共存。
府城为“方城”,每边长度约300米,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墙体最宽处可达20余米。商人为什么会耗费如此精力将军事基地建造在府城呢?
杨贵金称,这可能与府城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通过查阅一些史料,我们不难推测:沿黄河两岸的渡口除了孟津渡口外,还有白坡渡、治坂津(位于孟州市西南)、牛口峪渡(河南荥阳县城北,与武陟县隔河相望)、玉门古渡(河南荥阳县汜水镇,与温县隔河相望)、孙家渡、花园口等,而府城遗址的位置恰恰处于这些渡口中间的平坦地带。它并非主战区,又有山河屏障,且历史上的府城水路发达,沁河、大沙河、灵泉湖、白马门河都流经此地。所以,不管是水路还是陆路,府城皆通畅。而到了汉代,交通工具更加发达,许多黄河渡口开始消失。此时,存在了2000余年的雍城也渐渐地失去了军事作用,并逐步走向消亡。
细说府城情感大戏—— 吕不韦与赵姬的眼泪
历史会出现许多令人意外的巧合,总是制造一些惊喜给世人。譬如,吕不韦路经雍城遇赵姬,从而有了一段闻名历史的恋情。
府城又叫“吕不韦城”?这令记者惊讶。可府城村60岁以上的老人都很肯定地告诉记者,一代名相吕不韦与府城颇有缘分。今年65岁的府城村村民王明彤还从《史记•吕不韦列传》《东周列国志》《精编二十六史》中找到了依据。
吕不韦是滑县人。话说,“商人”吕不韦到雍城做生意,认识了一位能歌善舞、容貌姣好的姜姓女子,二人随生情愫,形影不离。
吕不韦后来到邯郸经商,见到了质于赵国的秦国公子异人,便认为“奇货可居”,将异人作为自己投机政治的筹码。异人很喜爱姜姓女子,吕不韦便将姜姓女子拜在当时赵国第一大姓赵氏门下,改名赵姬,送给了异人。赵姬此时已有身孕,吕不韦便叫人配了缓药(让孕妇推迟产期的药)给赵姬服下。9个月后,赵姬产下一男婴,取名政,就是后来统一六国的秦始皇。
后来,吕不韦用巧计把异人、赵姬、赵政等人迎回秦国,异人改名子楚后接王位,叫庄襄王,封吕不韦为文信侯,还拥有河南洛阳十万户封地。赵政即位后,尊其为“仲父”。
然而,吕不韦与赵姬在后宫依旧往来,宫里便有了风言风语。为脱嫌,吕不韦又举荐嫪毐服侍赵姬。没过多久,赵姬便有了身孕,为避人耳目,赵姬就和嫪毐到雍城居住,并生下两个孩子。秦王曾封嫪毐为长信侯,将焦作地区(古称山阳)作为嫪毐的封地。
后秦王听说,嫪毐矫太后诏而欲杀害自己,图谋立子为王,便诛杀了嫪毐。按照秦国法律,荐人不当者同罪,秦王欲诛吕不韦,众人说情才免死,但又害怕吕不韦再与宫中串通,便让吕不韦回河南老家居住。
列国诸侯闻文信侯“退休”,就争相请吕不韦去当丞相。消息传到咸阳,秦王害怕吕不韦到别国当丞相对秦国不利,就将其全家流放蜀郡。这时的吕不韦刚到达他初识赵姬的地方——雍城,准备东山再起。接到王旨后,他心中惶恐不已,在雍城服毒自尽。
作者:区民政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