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中站区的某加油站作为被执行人,常年处于停业状态,因权属不清,土地一直没有按时交付,其存储的5万升成品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面对这起“急难险重”案件,中站区法院在区委政法委领导下,充分发挥府院联动机制作用,利用政府建立的大数据平台查找被执行人下落,与加油站所在的办事处和村委积极沟通协调,妥善处理涉案的成品油,依法拆除加油设备,按期交付土地,圆满执结该案。
党委领导安排看管人确保成品油安全
因城市规划需要,土地租赁合同到期后,中站区某村委会要求收回河南某石油销售公司所经营的加油站土地,双方为此产生纠纷。经过法院一审、二审后,判令河南某石油销售公司于规定时间内拆除加油站及相关设施、返还租赁土地,如若没有按期履行,河南某石油销售公司要给付该村委会违约金10万元。判决生效后,河南某石油销售公司未按判决履行相关义务,于是,该村委会向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
该案进入执行阶段,法院依法对该加油站及相关设施进行了查封。经查,河南某石油销售公司注册地在郑州,而且该公司的营业执照处于吊销状态,不但没人和法院对接,而且相关法律文书无法送达,一时间案件陷入了僵局。
加油站处于停止营业状态,近5万升成品油一下子处于无人管理状态。村委会作为基层村民自治组织,有时间、有人力进行看管,但是由于其作为申请人没有实现债权的情况下,向法院提出了看管费用的问题。面对这一状况,区法院邀请区委政法委进行协调,在区委政法委的组织下,经法院、办事处、村委会三家协调,确定村委会作为保管人,安排4个人,每天24小时轮流封闭式看管加油站,确保成品油安全。
政府大数据协查锁定法定代表人
执行过程中,经多方走访调查发现,该案的被执行主体是河南某石油销售公司,实际上已经只存在于工商登记,实际资产早已归属河南省某石油总公司焦作分公司(以下简称焦作某石油公司)所有,但相关手续并没有变更。通过和焦作某石油公司沟通对接,他们承认被执行人财产已归其所有,也愿意配合法院工作,但没有得到总公司授权不敢贸然接手此事。法院认为,现在查封的是被执行人河南某石油销售公司的财产,该公司并没有注销仍具备法人资格,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法院只能和被执行人对接。为了把该案办成铁案,承办人决定先找到河南某石油销售公司的原法定代表人王某,以此为突破口弄清楚被执行人的实际权属。
但寻找王某如同“大海捞针”,不是法院一家能够解决的。关键时刻,府院联动机制所建立的由政府大数据中心负责的信息平台,经过对比分析,找到了王某在上海的户籍所在地、实际居住地及爱人的的身份证号、手机号等相关信息。
拿着这些信息,承办人心中有了底。经过认真细致的异地寻找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及释法明理,王某表示会积极配合法院工作。随后,河南省某石油总公司就授权焦作某石油公司全权负责此事,并主动和法院进行对接。有了对接基础后,法院积极和焦作某石油公司沟通,落实案件执行情况,推动案件向前发展。然而,随着天气越来越热,近5万升的成品油成了最大的安全隐患。
政府主导多方联动圆满化解
加油站的拆除,不同于普通的房屋腾退,因存量成品油的安全问题,就足以增加了案件的危险系数。如果请专业的拆迁队伍来拆迁,抽出来的石油还得找地方保管,会大大增加相关费用。为了解决“怎么运、谁来运、运输费和拆迁费”的问题,法院在区委政法委的协调下,通过府院联动机制的牵头部门政府办公室,将办事处、集聚区管委会、消防、城建、环保、环卫等多家政府相关部门和村委会召集在一起,共同商量对策,一方面消除申请人村委会由于被执行人一直不履行法律义务,不同意焦作某石油公司将成品油运走的顾虑,另一方面确保拆除过程的安全环保和土地可交付。经过多轮协商,最终同意法院提出的首先焦作某石油公司将10万元违约金打入法院账户,随后该公司将成品油运走,最后在消防、环卫、环保等部门的配合检验下,石油公司将加油站拆除,确保土地达到交付标准。
焦作某石油公司履行了10万元违约金后,村委会的看管人员撤离加油站,交由焦作某石油公司负责。拆除前夕,法院制定了详细的拆除预案,确保拆除工作安全顺利进行;拆除当天,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法院相关负责人来到现场,紧盯拆迁过程,拆除现场4台吊车同时作业,焦作某石油公司组织专业设备和人员进场将搁置在加油站的石油全部运走,并将其他地面附着物全部清理干净,政府相关部门出具检验报告,最终,涉案土地交付给了村委会。
“该案的圆满执结,即是中站区法院执行工作的成功案例,更是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府院协同、多方参与的府院联动机制发挥作用下,实现矛盾化解、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成功实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充分发挥府院联动机制的作用,构建信息共享、多方联动的大执行工作格局,把多元矛盾纠纷化解、优化营商环境、‘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具体工作落实好,坚决履行法律承诺,维护司法公正。”中站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磊表示。
作者:区司法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