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村街道“三治融合”找准基层治理发力点
发布时间:2020/7/4 20:22:42 来源:区外宣办

    “快来看,咱们小区的路变宽了,花草多了,环境也整洁了,还有地方能锻炼身体。以前有啥事我们都去找社区,社区都要协调好久才能得到解决,现在有了社区‘党群议事会’,不但能主动发现问题,而且解决的效率还很快。真不错!”小区居民张秀荣高兴地说。梅苑社区于4月15日选举成立了党群议事会以来,在“老旧小区如何改造”、“小区绿化怎么处理?”、“停车位如何规划?”、“楼顶如何治漏”等多个民生问题上,居民发表了自己的不同看法和建议,小区所有的问题都是热心的居民参与,从中做好参与、沟通、协调、监督,让老小区真正实现居民百姓自治。
    近年来,朱村街道不断探索基层治理路径,着力解决居民自治和服务功能不强、基层群众自治活动的内容和载体相对单一、居民治理参与机制不健全等瓶颈问题。在基层治理过程中,朱村街道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完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机制,努力实现社会管理“全覆盖”、服务群众“零距离”,受到广大群众好评。
    坚持居民自治,推动大家的事情自己办。朱村街道着力搭建以党群议事会为载体,将辖区划分“小区-楼栋-单元”三级网格,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的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一方面通过三长(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走访,倾听居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另一方面,议事会成员借助“议事亭”、“议事角”等固定的民情收集点,收集、形成、上报居民提议。每月由党群议事会组织召开会议,运用“说、议、办、评、晒”五步工作法,研究解决社区发展过程中涉及本小区居民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公益事业以及本小区居民反应强烈、迫切要求解决的实际困难问题和矛盾纠纷,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议事协商格局,有效实现了院落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使得多方主体既能充分表达各自的利益诉求,又能通过“一会三长”这一自治平台,达成意见共识,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回应到了“家门口”。目前,共收集各类意见建议110余条,主要为环境卫生、道路硬化、房顶治漏、安装燃气、买菜困难等7类21项问题,整改率达到95%以上,集中解决了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有效提升了居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坚持厉行法治,推动辖区的事情依法办。大力推动“综治网格”与“党建网格”双网合一。针对辖区7个网格,充分运用三室一厅(矛盾调解室、综合协调室、治安防控室、便民服务大厅),通过看、集、报、解四种渠道。发挥社会治安联防、公共安全联管、信访矛盾联调、群众诉求联处、综合执法联治的“五联”工作机制,整合各类资源。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优秀的人才队伍,合理的工作机制,对辖区人、物、房、点、路实施精准管控;强力推进治安义务巡逻、群防群治、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安全稳定等工作,着力解决难点问题,努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切实维护辖区社会安全稳定,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法治治理工作新模式,营造平安和谐居住生活新环境。
    坚持弘扬德治,引导群众的事情主动办。扎实推进11533工作模式:“1”个宗旨,即党的组织工作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1”套体系,即三维立体自治监督体系;“5”个阵地,即一家、一苑、一角、一亭、一长廊五个清风系列阵地;“3”委“3”员,即街道纪工委、社区监督委、小区廉洁委,廉政指导员、廉情监督员和廉洁收集员。用好“民情图”织密“监督网”,用活“廉委会”传承“好家风”,通过开展“两微一课”教育,即“廉政微视频”、“清风助廉微信群”和“清风课堂”的常态化警示提醒,时刻激励和鞭策党员干部不要辜负家人的深情重托,恪尽职守,廉洁自律,用亲情筑起“不想腐”的堤坝,让“廉洁从家出发”的廉政品牌助推好家风的传承,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家风促党风带民风,德治引领社会新风尚。
    居民自治工作任重道远,本着“居民事务无小事”的工作理念,真正做到“民有所需,我有所急;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朱村街道将继续以居民自治为工作重心,打造形成了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百步”便民生活圈,实现了场地集中布局、功能集合构建、人气集聚壮大,促进了城市基层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朱村党建品牌。

作者:区外宣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