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站区人民政府
关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实施意见
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 实施意见》(豫政〔2021〕25 号)、《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实施意见》(焦政〔2022〕10 号)精神,提高群众健康素养和全民健康水平,现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实施 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政府主导、跨部门协作、全社会动员,预防为主、群防群控,丰富工作内涵,创新方式方法,强化法治建设,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提高群众健康素养和全民健康水平,推动爱国卫生运动从偏重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从运动化向常态化转变,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为锚定 “两个确保”,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站新篇章贡献 力量。
(二)总体目标。公共卫生设施不断完善,城乡环境面貌全面改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有效经验做法得到总结推广,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实现广泛普及,卫生三小(单位、居民小区、村庄)覆盖率持续提升,健康细胞工程建设加快推 进,社会健康综合治理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全方位、多层次爱 国卫生运动整体联动新格局基本形成,奠定健康中站建设的坚实基础。
二、加快完善公共卫生设施,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一)全面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实施农村人居环境 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乡村生态振兴五年行动、百城建设提质工程 三年行动等,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补齐公共卫生设施短板, 建立健全城乡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大力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 美化行动,集中整治村内户外及村庄周边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扯乱挂、乱泼乱倒、乱涂乱画现象。深入开展城市清洁行动,突出抓好老旧社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建筑工地 等重点部位及薄弱环节环境卫生治理,实现由“清脏”向“治乱”拓 展。强化餐饮服务单位主体责任,加强从业人员健康、就餐场所卫生、餐具消毒、后厨洁净、仓储管理等监管,重点整治小餐饮 店、小食品店、小作坊等食品生产经营场所环境卫生,全面推进 餐饮业“明厨亮灶”,将公筷公勺、分餐制纳入餐饮服务单位示范创建、监督检查等。持续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严格实 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逐步建立环境 与健康调查、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
牵头单位:区爱卫中心、区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区城市管理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中站生态环境分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商务局、区卫生健康委,各街道办事处
(二)加快推进农(集)贸市场提质升级。推进新建农
(集)贸市场的合理布局和标准化建设,设施设备符合《标准化 菜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要求,加快推进农(集)贸市场升级改 造进度,强化农(集)贸市场的行业监督和日常管理,全面整治农(集)贸市场(含新建市场)垃圾乱堆、污水乱排、摊点乱设、车辆乱停、公厕不达标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实现 市场功能分区布局合理,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改变农(集)贸市 场“脏、乱、差”面貌。实现家禽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逐步取缔市场活禽交易,全力打造整洁卫生、安全放心的农(集)贸市场。
牵头单位: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商务局
责任单位:区城市管理局、区农业农村局,各街道办事处
(三)统筹推进垃圾污水治理。加快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 类、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通过政策引领、宣传教育、活动 激励等积极引导城乡居民养成垃圾分类投放习惯。在城区,新 建、改造符合《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T47-2016)的 垃圾中转站,健全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在农村,积极推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五有”(有设施设备、有治理技术、有稳 定保洁队伍、有监管制度、有资金保障)标准,确保“扫干净、转运走、处理好、保持住”常态化运行。到 2025 年,中站辖区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 统,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 35%以上,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全覆盖。重点加强城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推进雨污分流,确保城区污水管网全覆盖。到 2025 年,中站辖区污水处理能力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 45%。大力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农膜回收利用、畜禽粪污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到2025 年,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 43%以上,农药利用率达到 43%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 83%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95%以上,基本实现农膜回收处理,农田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防控。统筹推进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布局建设,健全区域医疗废弃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切实提升医疗废物和医疗污水处置能力。
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中站生态环境分局、区环卫 处、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区发展改革委,各街道办事处
(四)扎实推进厕所革命。鼓励农民因地制宜选择改厕模 式,积极引导农村新(改)建住房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行政村按规定配套建设无害化公共卫生厕所。推动厕所粪污治理与 农村污水治理、农业生产发展、人居环境改善、村容村貌提升有机衔接,逐步扩大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覆盖面。到2025 年,全区累计新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7560 户以上,全区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基本实现愿改尽改、能改尽改。每个行政 村至少配套建设 1 座无害化公共卫生厕所,农村厕所运维管护长效机制全面运转,厕所粪污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 升。建成区全面消除旱厕,建成区新建一批环卫公厕,新(改) 建公共厕所全部达到二类公厕标准。严格落实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加大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厕所建设改造力度,推进旅游厕所 提档升级,开展农(集)贸市场、商超等重点公共场所厕所环境 整治,落实运维管护责任,强化日常卫生保洁,改善公共厕所环 境卫生状况。
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环卫处
责任单位: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教育局、区卫生健康委、区商务局、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区交通运输局,各街道办 事处
(五)强化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依法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 区管理、水源水质监测。健全水源保护、自来水生产、安全供水 全过程监管体系,加强对饮用水水源、水厂供水和用水点水质的 动态监测。实施农村供水保障行动,分批推进农村供水规模化、市场化、水源地表化、城乡一体化,到2025年,我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 97%。加快城市供水设施建设改造,提高供水能力,扩大供水范围。加强城市二次供水、直饮水监测、管理,逐 步推进城市供水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建设。
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城市管理局
责任单位:中站生态环境分局、区卫生健康委、区农业农 村局,各街道办事处
(六)全面加强病媒生物防制。依法开展病媒生物防制,保 障病媒生物防制经费,健全病媒生物监测网络,建立完善监测质 量控制体系。坚持日常防制和集中防制、专业防制和常规防制相 结合,紧密结合实际,科学制定防制方案,大力开展以环境治理 为主、药物防制为辅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加强重点行业、重点 场所病媒生物防制设施建设,消除病媒生物孳生环境,有效防控 流行性出血热、鼠疫等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强化病媒消杀队伍建 设和对社会各类病媒生物有害防制机构的日常监管,提升病媒生 物防制能力。
牵头单位:区爱卫中心
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城市管 理局、区商务局、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人防办、区教育局、 区交通运输局、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各街道办事处
三、大力开展健康知识科普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 生活方式
(一)培养文明卫生习惯。以“推动形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专项行动、“文明健康有你有我”公益广告宣传行动为载体,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 66 条为主要内容,大力传播健康文明理念,提升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实施健康促进“621”行动
(健康教育进家庭、进乡村、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 区;加强基层健康教育阵地和队伍建设;省市医院、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医院对口帮扶县区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工作模式),推广不随地吐痰、正确规范洗手、室内经常通风、科学佩戴口罩、 保持社交距离、注重咳嗽礼仪、推广分餐公筷、看病网上预约等 疫时好习惯。树立良好饮食风尚,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持续 推行“三减三健”行动,倡导合理膳食。深入开展校园爱国卫生运 动,加强校医或保健教师配备,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作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小手拉大手”促进全社会形 成健康文明新风尚。通过设立健康宣传员和文明引导员、开展“随手拍”活动等方式,形成约束有力的社会监督机制,促进文明 卫生习惯长效化。到 2025 年,全区人均预期寿命比“十三五”末提高 1 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 28%以上。
牵头单位:区文明办、区卫生健康委、区爱卫中心
责任单位:区教育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商务局、区市场 监督管理局、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各街道办事处
(二)倡导自主自律健康生活。深入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行 动,加大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力度,加强健康文化建设,引导群 众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载体,推广普及通过科学健身运动预防和促进疾病康复的知识和方法,培养居民建立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围绕高血压、糖尿病、心 脑血管疾病等重点疾病和老年人、儿童、妇女等重点人群,精准 实施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促进群众养成符合自身和家庭特点的 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自我防病能力。落实儿童青少年近视和肥胖 综合防控方案。发挥中医药养生保健优势,传播中医药健康养生 理念。广泛开展无偿献血知识普及行动,引导群众积极参加无偿献血。健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城乡体育健身设施,加强健康主题公园建设,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体 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打造高质量的“10 分钟健身圈”。积极推广普及广播体操、太极拳,提倡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工间 操。到 2025 年,全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 40.31%。
牵头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责任单位:区文明办、区爱卫中心、区教育局、区发展改 革委、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区红十字会,各街道办事处
(三)践行绿色环保生活理念。积极开展生态道德宣传教 育,重点抓好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引导群众增强节约意识、环 保意识和生态意识。积极推进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 校、绿色社区创建等行动,引导群众争做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树立珍惜水、电、油等资源能源理念,树牢爱粮节粮意识,深入推进“光盘行动”。完善城镇慢行系统,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交通体系,推广“135”绿色低碳出行方式
(1 公里以内步行,3 公里以内骑自行车,5 公里左右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加快白色污染治理,倡导使用环保用品,严控过度包装,促进美丽中站建设。
牵头单位:区爱卫中心、区文明办
责任单位:区教育局、区发展改革委、中站生态环境分 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商务局、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区机关事 务管理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各街道办事处
(四)促进群众心理健康。大力推进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强 化心理健康科普宣传,传播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理 念,引导形成和谐向上的家庭和社会氛围。健全传染病、地震、洪涝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中的社会心理健康监测预警机制,强化心理健康促进和心理疏导、危机干预。发挥“互联网+”作 用,建立完善线上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开展居民心理健康体检, 做好心理援助和心理危机干预。加强基层精神卫生机构心理健康 服务能力建设,结合健康乡镇(单位、村庄、社区、家庭)建设工作,依托城乡社区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或社会工作室
(站),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辅导员或社会工作者,搭建基层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加快完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网络,加强心 理健康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支持拓展心理健康宣传疏导等志愿服务。到 2025 年,全区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不低于 20%。
牵头单位:区文明办、区卫生健康委
责任单位:区教育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各街 道办事处
(五)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坚持“外防输 入、内防反弹”策略,坚持人物同防、城乡同防、多病共防,持续完善“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 控机制,严格落实“四早”要求,做好中西医协同救治。有效落实“四方责任”,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强化重点人群、特殊时间节点 防控工作。持续推进爱国卫生疫情防控专项行动。加强新冠肺炎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公众心理疏导。做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
牵头单位: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
责任单位: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成员单位,各街道办事处
四、加强社会健康管理,协同推进健康中站建设
(一)深化卫生三小创建。加强对卫生三小创建标准及流程 的定期培训,加强技术指导和动态评估,积极推进卫生城市、卫 生“三小”(卫生村、卫生先进单位、卫生居民小区)创建,不断提升城乡公共卫生环境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完善卫生城市监督管理机制,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展卫生三小评审工作,建立常态化退出机制。到 2025 年,全区省级卫生村覆盖率达20%。
牵头单位:区爱卫中心
责任单位:区爱卫会成员单位,各街道办事处
(二)加快推进健康细胞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健康中站建 设,将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 程各环节,加快建设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人口集中特点的 公共卫生体系。促进健康中站建设与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创建有 机衔接。加快推进健康村庄、健康单位、五星健康文明家庭(包 含爱国之星、健康之星、文明之星、卫生之星、和谐之星)等建 设,促进全社会健康环境改善、健康服务优化、健康教育普及和 健康行为养成,构建健康中站建设微观基础。大力倡导“无疫小区(村组)”建设,筑牢基层社区(村庄)疫情防控的坚固防 线。
牵头单位:区健康中站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区疫情防 控指挥部办公室、区爱卫中心
责任单位:区爱国卫生委员会成员单位,各街道办事处
(三)持续推进控烟工作。以加强青少年控烟、完善戒烟服 务体系等为重点,稳步实施健康中站控烟专项行动。依法开展控 烟行动。加快推进无烟党政机关、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无烟学 校、无烟家庭等无烟环境建设。到 2022 年底,全区无烟党政机关、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无烟学校实现全覆盖,建设一批无烟家庭示范单位。到 2030 年,全区15 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低于20%,全面无烟法规保护人口比例达到 80%以上。
牵头单位:区爱卫中心
责任单位:区文明办、区卫生健康委、区委区直机关工 委、区教育局、区司法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各街道 办事处
五、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升科学管理水平
(一)提高依法科学治理能力。全面贯彻国务院、省政府关 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意见精神和《河南省爱国卫生条例》 等法规,健全完善焦作市爱国卫生相关地方性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爱国卫生工作的目标任务、工作方法、管理措施和各方责任,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治理水平,依法促进爱国卫生工作落 实。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治理、社会健康管理等爱国卫生政策理论 研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专业机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作 用,加强爱国卫生工作技术指导、政策咨询和宣传引导。建立健 全爱国卫生专家咨询制度,开展政策效果分析。建立健全规范化 技术培训制度,强化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加强爱国卫生信息化 建设,不断提高爱国卫生的科学决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牵头单位:区爱卫中心
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区司法局,各街道办事处(二)创新社会动员机制。加快爱国卫生与基层治理工作有机融合,推动形成自上而下行政动员与自下而上主动参与结合、 平战结合的群众动员机制。依法加强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 委员会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广泛动员医务人员、高校师生、计生专干、社会工作者、物业服务人员、志愿者等共同参与,推动组建居民健康管理互助小组,提高基层公共卫生工 作能力。依托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及机 关、企事业单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重要作 用,全面推广“一科普六行动”(宣传健康科普知识,开展工作场 所及校园、市场、村庄、社区、其他公共场所、病媒生物综合防 制等专项行动)、“全城清洁”行动、防疫大喇叭“村村响”、周末大扫除等活动,推动爱国卫生运动融入群众日常生活。通过政府 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爱国卫生工作。
牵头单位:区爱卫中心
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各街 道办事处
六、强化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关于爱国卫生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充分认识开展爱国卫 生运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聚焦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开创全区爱国卫生运动新格局。各街道办事处、爱卫会成员单位要将爱国卫生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政府重 要议事日程,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把爱国卫生运动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机结合,确保爱国卫生运动和精神文明建设 协同推进。各部门要明确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做好本部门、本 系统爱国卫生工作。建立定期通报机制,对工作突出、成效明显 的予以表扬,对作出重要贡献的按照规定予以表彰,对措施不力、工作滑坡的予以批评并督促整改。
(二)完善保障机制。要进一步加强爱国卫生工作体系建 设,在部门设置、职能调整、人员配备、经费投入等方面予以保 障。健全全区爱卫工作网络,明确承担爱国卫生工作的机构,配齐配强人员;健全街道、社区(村)、机关、企事业单位爱国卫生组织机构,建立专兼职爱国卫生人员队伍;要进一步健全财政 保障机制,区财政部门要将爱国卫生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 随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增长,对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健康教育、健 康促进、病媒生物防制、卫生三小创建、健康细胞建设、无烟环 境建设等相关项目要给予经费保障。加强资源整合,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共同推进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
(三)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类媒体特别是互联网、移 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全方位、多层次宣传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重大意义和新时代爱国卫生重点任务,大力弘扬爱国卫生运动精神,广泛宣传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引导群众关心关注、积极参与。畅通监督渠道,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关心群众诉求,不断提高群众对爱国卫生工作的满意度。
(四)积极交流合作。积极开展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各单位卫生三小创建、健康细胞建设、病媒生物防制、控烟等领域先进理念和经验做法,不断促进全区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助力健康中站建设。
作者:区政府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