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朱村舞蹈腰鼓(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布时间:2017-03-22 00:17:31
来源:区文体局
舞蹈腰鼓是流传在北朱村的一种传统民间文艺。北朱村位于中站区西部,北依太行,南眺黄河,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文明发祥地之一。该村民风淳朴,文化底蕴丰厚。辖区面积6.5平方公里,全村八千余口人。物宝天华,人杰地灵。张氏先祖明北平布政使、赠兵部尚书张昺墓祠和明清古民居群分布境内(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晋焦、郑焦高速、焦温、焦济公路、焦枝郑太铁路贯穿全境。多种传统的乡村文化和日新月异的新农村文化建设闻名怀川,是河南省著名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舞蹈腰鼓最早活跃在该村清代乾隆年间。
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50年),乾隆帝朝拜嵩岳前,其之御前侍卫长张广泗(乳名张瘦),家书传递了这一信息,并言可能顺道朝月山寺。月山寺离北朱村不远,张瘦长嫂就组建腰鼓队、加紧训练,准备奉献给圣上。结果,只在月山寺门前表演了一场。虽乾隆帝没见着,舞蹈腰鼓却名声大振。流传至今,已经传承了六代260余载。
舞蹈腰鼓融文娱、体育、舞蹈、腰鼓于一体,属于集体团队表演。结构严谨,技法众多,共有8段80节。其显著特点是:阵容宏大与变化多端。经常习打,可以增强体质、健美形体。在北朱村代代流传,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
这路舞蹈腰鼓,在六代传承人的组队教习中,不断去粗取精,弘扬完善,形成了独特的表演技法。
第六代传承人9岁起开始学打腰鼓。自1960年2月接续此套舞蹈腰鼓教练以来,至今已经半个多世纪。在长期的组队、教习过程中,又潜心研究拓展、逐步完善。在继承精华的基础上,不断取人所长,逐步弘扬、升华了它。因此,只要看过打这路腰鼓的人,都会对它兴趣十足,赞不绝口,经久难忘!紧跟着时代的步伐,它不断地汲取精髓、逐步完善、提升着品味。北朱村的这路舞蹈腰鼓,还随着姑娘们的出阁走出村门,被移植到别处。如今介绍的这路腰鼓,就是出门半个世纪者的继承与弘扬。其意在于把它打精,名声在外、影响广泛。它在2010年春节起的连续两年“焦作市民间优秀文艺节目汇演、展演中脱颖而出,荣获“优秀节目”奖,受到了领导的重视、上级的奖励!
北朱村舞蹈腰鼓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弘扬民间文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这路舞蹈腰鼓特色鲜明:一是方阵人多、气势恢宏;二是大军鼓领打新颖声壮、吸引观众;三是技巧、表演独树一帜,与众不同;四是结构严谨工整。每段10节,共有8段,总共有80节。并且,从易到难,逐段升级。具体地说:第一段传统秀,是最传统的打法,只是简单的花样变化;而第二段的四季花,主要是结伴打花样;第三段路十条,主要是变队打花样;第四段欢乐踏,是注重脚步的花样变队;五六段是打组合,属于高水平的欣赏性表演;七八段是礼仪的欢迎与再见,增强了腰鼓的实用性。
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50年),乾隆帝朝拜嵩岳前,其之御前侍卫长张广泗(乳名张瘦),家书传递了这一信息,并言可能顺道朝月山寺。月山寺离北朱村不远,张瘦长嫂就组建腰鼓队、加紧训练,准备奉献给圣上。结果,只在月山寺门前表演了一场。虽乾隆帝没见着,舞蹈腰鼓却名声大振。流传至今,已经传承了六代260余载。
舞蹈腰鼓融文娱、体育、舞蹈、腰鼓于一体,属于集体团队表演。结构严谨,技法众多,共有8段80节。其显著特点是:阵容宏大与变化多端。经常习打,可以增强体质、健美形体。在北朱村代代流传,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
这路舞蹈腰鼓,在六代传承人的组队教习中,不断去粗取精,弘扬完善,形成了独特的表演技法。
第六代传承人9岁起开始学打腰鼓。自1960年2月接续此套舞蹈腰鼓教练以来,至今已经半个多世纪。在长期的组队、教习过程中,又潜心研究拓展、逐步完善。在继承精华的基础上,不断取人所长,逐步弘扬、升华了它。因此,只要看过打这路腰鼓的人,都会对它兴趣十足,赞不绝口,经久难忘!紧跟着时代的步伐,它不断地汲取精髓、逐步完善、提升着品味。北朱村的这路舞蹈腰鼓,还随着姑娘们的出阁走出村门,被移植到别处。如今介绍的这路腰鼓,就是出门半个世纪者的继承与弘扬。其意在于把它打精,名声在外、影响广泛。它在2010年春节起的连续两年“焦作市民间优秀文艺节目汇演、展演中脱颖而出,荣获“优秀节目”奖,受到了领导的重视、上级的奖励!
北朱村舞蹈腰鼓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弘扬民间文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这路舞蹈腰鼓特色鲜明:一是方阵人多、气势恢宏;二是大军鼓领打新颖声壮、吸引观众;三是技巧、表演独树一帜,与众不同;四是结构严谨工整。每段10节,共有8段,总共有80节。并且,从易到难,逐段升级。具体地说:第一段传统秀,是最传统的打法,只是简单的花样变化;而第二段的四季花,主要是结伴打花样;第三段路十条,主要是变队打花样;第四段欢乐踏,是注重脚步的花样变队;五六段是打组合,属于高水平的欣赏性表演;七八段是礼仪的欢迎与再见,增强了腰鼓的实用性。
| 作者:佚名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