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适老版
  中站区位于焦作市区西部,北依太行,南眺黄河,总面积125.08平方公里,总人口15万,辖9个街道办事处、48个村(社区),常住人口12万,是一座工业为主、综合发展的新兴城区,是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试点区,是焦作市打造中部新能源材料城的核心区。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省优秀金融生态区、全省平安建设优秀县(市)区等荣誉。2023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2%,税比83%。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居全市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首次跃居五城区第一。在全市坚定“两个依靠”勇闯高质量发展新路推进会上,我区一举摘获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奖、产业集群培育奖、专精特新培育奖等5大集体奖项,在11个县(市)区中唯一实现“大满贯”。
  中站区区位优越,市场广阔。这里北依太行、南眺黄河,是承接郑州、连接山西、辐射豫西北、晋东南的重要门户,路网密集,交通便利,内通外畅,“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工程从这里穿越,华北一级编组站月山站位于境内。郑焦、太焦高铁和郑焦晋、长济和焦桐高速在此交会,距郑州市区70公里、晋城市区50公里、新郑机场和洛阳机场90公里仅1个小时车程,可辐射周边1小时行程内4000余万人口。辖区中国宝武综合物流园已开通焦作至青岛铁海快线,货物可通过铁路直通港口,年公铁联运吞吐量已达到200万吨。
  中站区基础扎实,态势良好。这里是焦作现代工业的发源地,辖区焦作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焦作市本级唯一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出口化工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初步形成了现代化工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龙佰集团钛白粉产能全球第一、磷酸铁产能已跃居国内行业前五。多氟多六氟磷酸锂产销量居全球第一,动力电池装机量进入全国前十。伴侣纳米锰酸锂产销量稳居国内第二。和兴科技导电炭黑产销量居全国第一。“十三五”期间,中站工业发展迅速,开发区利用占焦作1/200的土地,创造了焦作20%的工业增加值。当前,新能源电池材料、钛基新材料、氟基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一个千亿级的新材料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中站区生态良好,风景秀丽。这里周边有云台山、神农山、青龙峡、影视城、青天河等著名风景名胜区,北部山区有82平方公里森林氧吧,有罕见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时期形成的原迹奇石——盘古巨石,有世界上最高的石砌拱坝——群英湖大坝,有最早的佛教进入中原的遗迹——佛之烙,有国家级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有迄今为止国内发现面积最大的鹅耳枥原始森林带,山水相依,雄中含秀,春赏山花、夏看山水、秋观红叶、冬览冰挂,是休闲旅游、养生避暑的绝佳去处,被誉为“焦作后花园”。特殊的文化资源、特殊的纬度海拔造就了生态康养、文化旅游、山地运动等文旅产业的兴起,投资500亿元的中铁太行国际生态城正在加快推进,一个综合性国际产业生态新城正在冉冉升起。
  中站区历史悠久,文化厚重。1999年名列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府城遗址使中站建城史追溯到商代;保存下来的李封天目瓷窑遗址见证了宋金时期北方民窑的鼎盛时期,在十三世纪的元朝被称为“卧牛之地、日进斗金”。元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学家许衡在此著书论道,形成影响深远的鲁斋学派。现代著名油画家靳尚谊在这里出生成长,全国劳动模范刘九学、丁百元、全国“孝亲爱老道德模范”谢延信等先进人物的精神事迹在这里传承。1916年英商福公司在中站建设了焦作最早的王封、李封两个煤矿,奠定了焦作的工业基础,孕育了“特别能战斗”的焦作煤矿工人精神。这里曾有过“许河事变”“麻掌惨案”等历史事件,革命年代曾涌现出“太行八英”“王启心”“王忠殿”等一大批战斗英雄,焦作市最早的市委机关在北部山区十二会村组建。
  进入新时代,中站区提出了打造“三区四基地”的战略布局和总体定位,致力于把中站建设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智造创新融合示范区、文旅康养城市更新发展示范区、宜居宜业生态文明示范区;打造在全国全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以钛锆材料为核心的精细化工新材料研发制造基地,以高端轮胎为核心的汽车零部件研发制造基地,以氟锂材料为核心的新能源研发制造基地,以商贸物流文旅康养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基地。

图说中站